媒体聚焦

首页 / 媒体聚焦 / 正文

【极目新闻】收集“废品”教学生辨材料,这个老师带学生冲进国赛

“万老师,工作到现在我越来越能理解您当时对我们的嘱咐,祝您节日快乐!”3月8日,湖北工业大学太阳成集团tyc234cc(中国)有限公司生化工程系教师万俊,收到一条来自该校2013级毕业生李成业的节日祝福,感谢万俊当年对他的悉心指导。

万俊

2012年,研究生毕业后,万俊来到该校成为一名专任教师,开始她的“升级”之路。打造将生活案例、工程应用和学科前沿三融合的高效课堂,带领科研团队三年闯进国赛……十年时间,她在讲台和实验室内完成了自己的转变,也让学生在她的指导下,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
“厚脸皮”要样品给学生上课

“万老师,我永远忘不了您在课堂上,教我们识别奶茶杯和吸管的材料,自从那节课后,我也养成了留意身边材料的习惯。”在万俊的办公桌上,常放置着一个笔记本,里面记满了上届毕业生为她留下的祝福,而这本笔记中,许多学生留下对她“魔法课堂”的印象。

万俊在课堂上

走进万俊的课堂,奶茶杯、吸管、饭盒、药瓶,甚至连家里的锅,都是她的课堂道具,而这些道具,让枯燥的材料课堂,变得生动有趣。

“我们的专业内容看不见摸不着,最初带生活中的材料进课堂,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,同时可以准确告知他们不同的材料运用在哪些场景,让他们产生联想。”万俊说,自己的家里常常堆着自己为课堂找来的各种材料,有时家人也会帮忙收集。有时参加行业博览会,自己也会厚着脸皮向经销商要样品,带回学校给学生上课。这学期她还尝试带着学生一起收集材料,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专业内容。

想要学好专业,不仅要吸引学生注意力,让他们理解更重要。高分子材料看不见摸不着,一直是许多同学学习的难点,为解决这一问题,万俊也想到一个妙招,她把书本上二维的分子模型,制作成可以动的三维图,再上网买来棍棒,带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拼接,让学生更好理解专业内容。

不仅如此,在她的课堂上,常常能听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、生活运用以及工程运用。这些内容也常常被她布置成小组作业,让学生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,做成PPT讲给学生听。

这些特别的教学方法,其实源于她对日常教学的思考。“第一次参加青教赛,我根本不清楚好课堂究竟该是什么样,但我希望学生听到我的课,能运用于现实。于是我在课堂设计时,添加了有趣的生活案例,以此吸引学生眼球。”万俊说。

3年,她带领团队获互联网+金奖

在研究出如何打造好课堂后,万俊也想迎接一些新的挑战。彼时,该校在各类竞赛上,还未取得过较为亮眼的成绩,于是,2016年,她和学生一起组建“One”科研团队,开启他们在各类竞赛中的“升级”之路。

万俊与学生

起初,团队成员怀有一腔热血。虽然一切都从“零”开始,但为了完成2020年“挑战杯”比赛,她和学生不断地学习,制定出参赛项目“科学设计管道修补机器人”。从最初的手稿,到初始装置的制作,不断地积累,到对修补材料进行实验室研究,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,他们的项目终于突破重难点。为测试项目可行性,师生带着新鲜出炉的模型样机前往管道公司进行实地试验。

天刚蒙蒙亮,团队成员便开始预演彩排,深夜11点,万俊还带着团队成员一点一滴抠细节,做赛前模拟答辩。为了完善申报书,学生有时直接在办公室打地铺将就一晚……看到学生的付出,万俊心里十分感动,她也与学生一起努力,将项目完善得更好。

最终,比赛成绩出炉,团队获得该校“挑战杯”最好成绩,而在去年暑假,团队参加“挑战杯”项目一路过关斩将,从全省131所学校,6.8万个项目,通过小组赛闯入最终的金奖排位赛,最终以本科生创意组赛道湖北省金奖、全省第二名的成绩闯入国赛,刷新了同类院校参赛的最优成绩。

但在万俊看来,指导团队参赛的初衷,并非希望学生获得比赛名次,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,让学生成长。“我们不是告诉学生如何解题,纠正现有的错误,又或者告诉团队学生怎么解决现在的问题,而是用更长远的目光看待学生,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,让他们能从每次的问题、失败,或是选择中吸取经验,获得长足成长。”万俊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刚进入团队的学生,每个人都会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特长,同时被锻炼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
她像朋友般教会学生不断学习

“加入万老师的团队后,我对材料专业产生了浓厚兴趣,现在只要一有空,我都会到万老师班上学习专业课,未来也计划跨专业考研。”在万俊的课堂上,有一位学生十分特别,他是该校2021级学生段涯洲。在加入“One”科研团队后,“文科生”段涯洲对材料专业产生浓厚兴趣,并将大多课余时间,投入材料专业的课堂,甚至还会主动参加相关学科的期末考试。

万俊与学生

段涯洲告诉极目新闻记者,这一切都源于万俊对他的启发。大一时,段涯洲加入团队后,正式接触到材料相关知识,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后,他认为相比自己的专业感觉更有实践意义,于是从大三开始,他就跟着万老师一起上课。

“虽然高中也学过化学,但很久没学对知识有些生疏,是万老师一直鼓励我,并在我有问题时一遍遍耐心解答。”段涯洲说,刚开始进团队时,自己有点怕万老师,因为她每次开会都很严肃。后来在备战互联网+比赛时,万老师身上的那股拼劲感染了他,让他获益良多,于是他决定未来跨专业考研,成为一名像万老师这样的人。

与段涯洲相同,该校2019级毕业生王星龙,也时常被万俊身上的拼劲所感动。他说,虽然万老师是老师,但平时相处时更像一个朋友。自己在她身上看到了学习的劲头,一直不断在学习。

王星龙回忆道,之前自己曾和万老师讨论过一个项目,想要研制出一种把塑料瓶粉碎进行回收的智能垃圾桶,但自己认为完成项目有许多挑战,遂直接放弃,但她依然带领团队研发出来了,让他很惊讶,也非常佩服她身上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。

媒体链接:

https://jms.ctdsb.net/jmythshare/#/news_detail?contentType=5&contentId=2083552&cId=0&tencentShare=1